刘健 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主查
今天的分享内容涉及到两个方面,一个是丰田生产方式的本质,第二个丰田在工业4.0方面的探索。就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与各位盟友,各位专家进行一下交流。
首先,从我自己工作的体会来说,丰田生产方式是几乎不讲TPS的,只讲改善。
天津一汽丰田是基本引进丰田的一套相关体系。在这个体系当中实际上已经融入了关于TPS的一些内容,所以更多的是谈改善和问题解决。在日本丰田也是这样,是通过现场的改善,以及对于TPS基础的知识的教育和普及,来推进相关的运行。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理解的丰田生产方式的本质,就是以改善为主。
进一步来说,实际上丰田生产方式,我认为它是在基于成本主义,通过短加平,实现快速的运营的一种方式。
短平是个什么概念呢,短的话,是追求周期时间的缩短;平,就是生产的平准化,通过这两方面的追求,实现整体的快速经营。
周期缩短,在丰田,一方面考虑前后工程的生产影响,同时,它还要考虑整体的生产周期是长还是短。所以,在这些方面的设置,会造成生产周期在不同企业当中的不同的体现。比如说德系,据了解,涂装和总装之间的缓冲期一般的都比较多,一般在一小时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两个小时的存量,而日系的话,类似丰田,一般是一小时之内。像丰田的一些生产线甚至只有30多分钟,这给生产体系带来的是一种制约条件,但是对于整个的生产周期带来的是生产周期的整体缩短。
平准化是丰田独特的一种方式,所谓的平准化,实际上就是数量和种类的平均化,它体现的是丰田对于一个流的追求。但是同时,平准化生产也是丰田在采用了看板运营方式之后,所必须要采用的一种生产模式。这是丰田在整个生产体系运营和机构当中非常独特的一个方面。现金流经营方面,更多的是从经营层次和财务层次来体现丰田的特性。
我曾经做过一个比较,就是拿一汽丰田和一汽大众做一个比较。在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负债总计,管理费用等方面一汽大众都是高于一汽丰田的。但是在利润总额和流动资产周转率方面,一汽大众都是弱于一汽丰田的,特别是流动资产周转率,一汽大众相对于一汽丰田来讲,比值只有0.4。从这个方面也基本能够可以看出丰田在世界,按照产量排名的话,并不是世界第一,但是丰田的盈利,几乎是稳稳的坐在了世界第一的这样的一个位置,所以有这样的说法,丰田公司叫丰田银行。
至于说丰田生产方式当中的一系列的工具,无论是工时化也好,TPM也好,节拍时间,工作单元,U型布局,快速换膜,标准作业,防雾等等,这些实际上都是为了短的生产周期,平准化的生产以及实现为最终经营的这样的一种目的来服务的。
这个基本上是我对于生产方式的一个认识。也就是说,在丰田几乎不谈丰田生产方式,只谈改善。这个就好像是龙卷风的风眼基本上没有什么风,但是恰恰外围风力很大,基本上可以这么去形象的去理解,改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呢,也是丰田生活方式的本质。
下面说一下关于丰田和智能制造方面的一个认识,实际上丰田生产方式当中有一个支柱是自动化。从认识上理解的话呢,丰田生产方式当中就包含了对于自动化的原始追求。但是丰田没有把它局限在单纯的自动化上,而是认识到自动化需要有人,需要有人的这种防误防错的机能,这样的自动化才有价值,所以他提出这种带人字边的自动化的概念,在生产方式当中呢,自动化这个概念是放在了品质这个层次上来讲的。
丰田在自动化方面呢,一直是没有停止相关的探索,在日本无论是焊装车间、涂装车间、总装车间,以及品质检查,相关方面都有相关典型的一种自动化的设置。而且丰田在九州,北九州工厂,以及田园工厂,都探索过无人自动工厂和相关的实践。这个工厂当中只有十几个人,其他的全是自动设备,丰田是做过类似这方面的尝试的。但是很遗憾,这样的一种尝试的效果并没有像设计者当初所预想的那样。所以,经过了自动化无人工厂的实验、实践之后,丰田纠正了自己的脚步,回到了叫做适当的自动化这样的一个TPS的这个轨道上来。
据我的理解,工业4.0应该说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每一个制造企业都面临不同的问题。丰田对于一些新的技术,是非常关注的。对于物联网技术,智能制造等等,丰田实际上是关注并积极的进行相关的探索的,但是他往往要看到一个体系,一个技术的这个成熟性之后才能够进行完全的实用和推广。我个人是非常看好这个物联网技术,它对于生产体系以及物流体系等相关的环节和体系会带来丰富巨大的一个影响和变化。